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名醫會客室/脂肪學問大(一)「油是植物的好」

 

文/花蓮慈濟醫院羅慶徽副院長、童麗霞營養師


談到脂肪大家都很害怕,但脂肪其實很重要!脂肪的功能包含提供熱量、保護內臟器官、作為傳送及吸收脂溶性維生素A、D、 E和K的媒介、製造膽固醇與荷爾蒙的主要原料等。每1公克的脂肪燃燒可以產生九大卡熱量,是蛋白質、醣類的兩倍多。往往胖胖的人都比較不怕冷,就可知道是脂肪保暖的功效。

門診中一位積極減重的病人,在減了大概十公斤後,容易腰痠、肚子痛,看了很多醫生,仍然沒有找到原因。剛開始也覺得納悶?後來靈機一動問病人說:「你什麼時候會特別痛?」他說:「當我運動以後。」因此,猜想有沒有可能因為減肥減得太厲害了?兩邊的腎臟旁邊已經沒有脂肪,導致運動時,腎臟就會跑來跑去,結果一查真的是游離腎。在請病人吃胖三公斤後,病人就不痛了。脂肪是真的很重要,不能太瘦,太瘦就會連保護我們器官的油都沒有了。

另一個與脂肪相關的是「膽固醇」,人人都怕膽固醇過高,但沒有膽固醇也不行,因為身體裡有幾兆個細胞,而細胞膜是由膽固醇組成的,所以一定要有膽固醇。植物裡頭則有「植物固醇」,它的結構式樣態和膽固醇很像,會跟膽固醇競爭。以植物固醇代替,身體就不會吸收過多的膽固醇,所以它是好的。飲食中,膽固醇存在哪裡呢?主要就是動物裡頭的內臟;而植物油可以找到一些植物固醇。

在介紹脂肪酸之前,先說明一下什麼叫油脂?把脂肪裡的主要成分「三酸甘油脂」分解開來,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成分是甘油,另一個化學結構式呈現三個像長長尾巴一樣的,那個就是脂肪酸。因為是由三個酸組成,所以我們叫三酸,甘油脂是甘油,「酸」加「油」以後就變成脂,三酸甘油脂是這樣來的,所以它是一個以脂肪酸組成的東西,叫做油脂或脂肪。

脂肪酸有哪些類型呢?首先是飽和脂肪酸,結構式裡的碳都被氫離子佔滿,很像一排柵欄,氫-氫排列得很整齊(單共價鍵形式),如果其中一個碳沒有被氫離子佔據,就像一排柵欄中破了一個洞,叫做碳雙鍵(雙共價鍵形式)。整個碳鏈中只破一個洞的,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兩個以上碳雙鍵的,我們叫做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大家在講飽和不飽和,指的是說碳氫鏈中雙鍵有或沒有,試想哪個會比較穩定?當破口越多的,碳雙鍵越多的越不穩定。

脂肪酸的結構式如上段文章的說明,實際上對身體又有甚麼影響?市面上像豬油、雞油等是飽和脂肪酸。美國加州和歐洲常見的橄欖油、華人常用的苦茶油及常被大家誤以為是水果類的酪梨就是所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如果以它取代飽和脂肪酸,對我們的心臟血管是有好處的。

要如何區分這些油的類型?簡單說,所有動物油是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是不飽和脂肪酸,但有兩個例外~東南亞的椰子油跟棕櫚油。因為同屬飽和脂肪酸,所以椰子油不能用太多,過量同樣會傷害我們的心血管。外觀上,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是固態的,或接近固態的,比較穩定;多數植物油或穀類的油,如玄米油、葡萄籽油、紅花油、葵花油、大豆油,則是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油脂。請回想前文的柵欄譬喻,如果很多破洞,是很不穩定的,經過高溫油炸烹調後,容易產生一些不太好的物質。

為了克服植物油高溫烹調不穩定的問題,在臺灣或在全世界,還有一門技術,叫做「氫化」。飽和脂肪酸因碳氫鏈全是單共價鍵,所以它很穩定。因此,食品業者以加工技術將氫離子加在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上,希望它穩定,但過程中產生了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又是甚麼?自然界飽和脂肪酸的氫鍵是在同一邊;但經由加工產生的,它的氫鍵轉在不同邊,在另外一邊,所以叫他「反式脂肪酸」。這種人工產生的飽和脂肪酸,更容易造成我們心臟血管疾病。這就像小姐說「男人不壞,我不愛」一樣,您會害死自己的,它會反「噬」你的健康,反「噬」你的人生。「反式脂肪酸」或者「回鍋油」,是很糟糕的脂肪,自然的最好,盡量用自然的東西。

食譜:酪梨香蕉芝麻飲
材料:
酪梨1顆(約180公克)
香蕉1根(約120公克)
芝麻粉1大匙
無糖豆漿1罐(400毫升)

作法:
1、 香蕉、酪梨取出果肉備用。
2、 於調理機中置入香蕉、酪梨、芝麻粉及豆漿。
3、 均質後即可飲用,建議於30分鐘內飲用完畢。





資料來源:https://ppt.cc/f9fs2x    

台中拉皮          台中整形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掉頭髮不是沒有原因的!7個無意識的小動作變成落髮原因

 我們知道頭髮會掉,隨著年紀增長可能越掉越多, 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數據,每天大約掉個50-100根的頭髮是正常現象。但有時我們都會自己嚇自己,覺得脫落的比預期的還要多一點或多得多。雖然由於遺傳、荷爾蒙失調、甲狀腺、新陳代謝和其他健康問題,可能導致潛在問題讓頭髮過度脫落,但某些經常被忽視的日常習慣也可能是脫髮的原因。

RUNSTUDIO

VOGUE整理出7個日常小動作,竟是年輕落髮的原因

1.忽胖忽瘦的體重

公共衛生學者Kelly D. Brownell提出了一個術語,稱作「體重循環」或是「悠悠球效應」,是指一個人陷入體重減輕和增加的循環。當他們遵循某種飲食習慣來減掉體重但不能長期維持體重時,體重就又恢復到原本狀態,然後再次尋求更多的飲食來減肥。Kosmoderma Clinics 美容皮膚科醫生顧問兼首席執行官 Chytra V Anand 博士說:「不一致的飲食習慣和營養不良會導致身體感到飢餓,從而導致頭皮營養不良,然後就開始落髮了。」所以,建議把自己可以持續保持的飲食習慣,當作日常的生活方式絕對有助於頭髮健康生長。至於要攝取的營養份,包括蛋白質、水果、蔬菜、堅果、全穀物和健康脂肪,另外,維生素、蛋白質、鐵和鋅不僅對心臟和大腦有益,對的頭髮也是好處多多。


                               Photo Taken In Spain, GranadaJAVIER SNCHEZ MINGORANCE / EYEEM


2.把頭髮綁得太緊

頭髮綁的很緊很緊會對頭髮產生嚴重的副作用。Anand 博士說:「緊繃髮型的持續拉力和張力會減少髮際線,讓毛囊造成壓力最終會損害毛囊,在最壞的情況下,導致牽引性脫髮,毛囊會永久變弱,無法再次長出頭髮。」與飲食不同,你應該經常改變頭髮的分線和髮型,這可以讓落髮遠離你。建議如果一定要綁頭髮的話,選擇合適的髮圈,最好用棉纖維或純絲製成的柔軟、無靜電的髮圈。


3.在未受保護的頭髮上加熱

這點大家都知道,但卻很難遵循。Anand 博士說:「沒有熱保護的強烈熱處理,會破壞頭髮的角蛋白,進而剝去頭髮的外層,導致水分流失和容易破損。」如果要靠加熱工具,才能讓你的頭髮看起來光滑有光澤,這相當於化著妝睡覺,很沒有意義。,永遠不要這樣做!


Hair waved using vintage hot curling tongsLENALIR

4.洗頭過程中的傷害

洗頭的基本規則是:在頭皮上使用洗髮乳,在頭髮上使用護髮素,並且永遠不要使用熱水。Anand 博士說:「它會去除頭髮上的水分,使髮質變乾、變脆並導致頭髮脫水、斷裂和掉落。」,建議用溫水清洗,先將洗髮乳在手掌中起泡,然後輕輕按摩到頭皮上,這樣就不會過度去除滋養頭皮的天然油脂。最後用冷水沖乾淨封住頭髮屏障。過多的洗髮乳也會讓頭皮過度負擔,從而產生更多的油脂來保護,導致更多的頭髮脫落。 Anand 博士警告不要用毛巾大力擦乾,因為濕頭髮很脆弱,需要輕柔地處理,使用棉毛巾更好地吸收,記住絕對不要摩擦。



TATÂNA MARAMYGINA / EYEEM


5. 梳頭髮也有注意事項

只有在需要時才要梳理頭法,建議先從髮尾開始梳理,而不是從頂部開始,因為這樣很容易因為髮尾打結而把整根頭髮都扯下來。用寬齒梳梳理濕髮,用軟毛梳理乾髮。


Woman holding hair-brush with lost hair. Horizontal close-up photoARMAN ZHENIKEYEV

6.不定期修剪

定期修剪頭髮,大約剪掉四分之一英寸左右,或每八周修剪一次,將有助於去除阻礙生長的頭髮。道理很簡單,植物需要修剪,人類頭髮也需要修剪。


7.使用含酒精的護髮產品

頭髮產品中的酒精含量,可能是頭髮乾燥斷裂的原因,如果在使用後長時間留在頭髮上,可能會導致頭髮在梳理時斷裂。建議使用不需要酒精來馴服頭髮的天然、溫和成分的替代品。


Beijing,ChinaBJI / LANE OATEY

8.無形的壓力

儘管我們知道壓力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時我們甚至無意識它的存在。當我們的大腦超速運轉時身體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導致荷爾蒙失衡,破壞頭髮的健康生長周期。請記住,在任何特定時間,我們 有10-15% 的頭髮都處於靜止階段,這意味著它不會生長或脫落。每隔兩三個月,這些靜止的毛髮就會脫落,新的毛髮會在它們的位置長出。如果能照顧好心理健康、照顧身體並留意造成混亂的原因,那麼因為壓力引發的落髮,就可以被停止,頭髮會重新長出來。


Portrait of smiling young woman with windswept hair, London, UKWESTEND61








資料來源:https://ppt.cc/fXIxQx      

台中拉皮            台中整形









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除疤藥膏用對才有效 千萬別來回塗抹

 

▲疤痕處可穿寬鬆衣物,避免摩擦。(照片提供/顏群芳)

每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有受傷的經驗,而太深的傷口,就怕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有些人會選擇使用除疤藥膏來改善,但要用得對,效果才會好。

人的皮膚若有破損,就會形成傷口,此時為了防範外來病菌的感染,身體會啟動免疫機制,進而產生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當下首要任務是將傷口清理乾淨,避免惡化感染,同時需保持乾淨濕潤的環境,來幫助血管生成與肉芽組織增生,當傷口逐漸癒合之後,多餘的微血管就會萎縮,膠原蛋白組織會重組,不過若膠原蛋白排列不整齊,就會產生令人苦惱的疤痕。

當疤痕形成之後,就沒有辦法讓它完全消失,頂多可藉由塗抹藥膏來淡化疤痕,降低明顯度,使其貼近膚色,目前許多除疤藥膏,主成分都是矽膠,原因是當皮膚破損時,會加快水分流失的速度,同時會刺激纖維母細胞產生膠原蛋白,會形成更大的疤痕,而將矽膠塗抹在皮膚上,有如在表層鋪上一層防水薄膜,可避免水分經皮膚流失出去,防止疤痕增生。

▲除疤藥膏需同一方向擦拭,勿來回塗抹。 (照片提供/顏群芳)


傷口清洗乾淨 同向擦拭

使用時,要先將傷口清洗乾淨,再取適當的量,以同一個方向塗抹在疤痕上,記住千萬不要來回塗抹,等乾了之後,就可以穿上衣物,不過若發現塗完之後,久久未乾,就代表你用的量太多,下次可以減量使用,通常早晚各擦一次,持續3-6個月,另外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確保傷口已經癒合,才能使用除疤藥膏,且避免用在眼睛或黏膜部位。

早晚一次 持續3-6個月

除了塗抹藥膏來淡化疤痕,平常也要避免身處在溫度劇烈變化的環境當中,像是去做日光浴或是蒸氣浴,也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疤痕,會讓顏色加深,而有疤痕的地方,可穿較寬鬆的衣物,不要太緊繃,以避免長時間摩擦疤痕。

為了向疤痕說掰掰,持之以恆且正確的擦拭藥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才能有效除去傷痕,重現美麗肌膚。

(作者為苗栗為恭紀念醫院藥師)




資料來源:https://ppt.cc/fTg0Zx   

台中拉皮           台中抽脂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50公斤妹「求診減肥」!醫驚根本不胖 抽完血嚇壞秒懂

 

營養師分享曾有位165公分,體重50公斤的女生來看減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現代有愈來越多的外食族,飲食不均衡就容易造成身體危機,營養師劉怡里就分享,曾有位20歲的女子來求診減肥,不過她身高165公分,體重50公斤,其實根本不算肥胖,結果追問之下才發現她體脂肪高達33%,讓她忍不住直呼「隱藏的疾病才是恐怖」。

營養師劉怡里在粉專分享,有一位20多歲社會新鮮人,到門診說要減重,但從體態來看,她身高165公分,體重50公斤,根本沒有所謂的肥胖,患者表示自己學生時期有打籃球,但是上班後根本沒時間運動,加上經常吃外食,體重開始增加,結果體脂肪竟高達33%,就連抽血結果都發現血糖有問題。

現代人外食頻繁又缺乏運動,容易造成肥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劉怡里分享,這幾年減重門診,常常遇到外觀看起來不胖,但是生化數據有問題的年輕人,這現象反映了現代人其實無形中吃入高糖、高油的餐點,或是點心而不自覺,或是平日吃很少,假日犒賞自己吃大餐造成血糖問題。


自助餐裡也有很多隱藏的高油高糖食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劉怡里也點名幾種「隱藏性高油高糖高鹽」的餐點,包括三角油豆腐、肝連肉、豬皮、羹麵、貢丸湯、百頁豆腐、油炸豆皮、豬大腸、泡麵、炒茄子、三杯雞、蜜汁雞腿、麻婆豆腐、炸鱈魚排、熱狗、炒飯及炸雞翅,點心類則包含紅豆餅、蔥油餅、花生豆花湯、堅果塔、豬肉乾、檸檬類飲料等。

劉怡里強調,健康的體態,其實不只要在意外觀的胖瘦,還要進一步去了解食物中的高油高糖的比例,很多減重的人因為平常三餐吃太少,膳食纖維或是澱粉不足,導致飢餓感上升,忍到極限時又特別想要選擇高糖、高油食物來滿足自己,如此就容易變成惡性循環,造就一個泡在油糖的體質,「所以控制熱量是第一步,但是控制油和糖才是減重更該注意的事情」。








資料來源:https://ppt.cc/fptJTx    

台中抽脂         台中整形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維持健康體位 全民動起來

 為倡議終結肥胖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肥胖醫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呼籲共同支持111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Everybody Needs to Act」主軸,面對肥胖者應有更多的尊重、更好的關懷、大膽的政策與實際的行動,營造健康體位環境。

肥胖已經是全球不容忽視的首要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估計全球有8億人有肥胖症,更提醒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預估未來十年人數將增加60%,在2030年將達到2.5億名肥胖兒童。

國民健康署提醒,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2016年全球過重或肥胖率為52%,是1975年的3倍,而台灣2016-2019年成人過重或肥胖率也達47.9%,面對全球肥胖盛行率不斷攀升的議題,國民健康署參考實證指引,研擬從孕產期開始等不同生命週期的體位管理策略,並結合醫療專業與多元場域資源,傳播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觀念,促進國人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終止對肥胖者的污名化,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給予正向的支持和鼓勵,往個人健康的方向前進。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提醒過重及肥胖者其實是需要同理、陪伴及專業醫療協助,並建立自我持之以恆的減重之決心。因此提出「ACT」體重管理行動方案:Accompany(陪伴與支持)、Calories(輕卡管理)、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期望以支持與鼓勵代替歧視,能更積極聆聽、觀察、體會他們的感受。

臺灣兒科醫學會李宏昌理事長也表示對於體位過重的孩童,應從家庭、學校、醫療各個層面瞭解問題的根本,並適時透過醫療介入,定期監測血脂、血糖與肝功能等,幫助進行體位管理。

改善肥胖問題,刻不容緩,無論是自己或親友在面對肥胖問題時,應該以關懷鼓勵取代責備歧視,用更正面積極的方式,勇於尋求專業團隊、醫療人員的協助,不以坊間或網路上流傳的不正確或極端的方法,才能逐步擁有健康的體位,而健康體位不僅是遠離慢性病的關鍵,也是幸福健康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https://ppt.cc/fz8z8x   

台中拉皮            台中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