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本土疫情延燒 打疫苗、勤洗手外 專家指「1件事」恐成預防確診關鍵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造成全球大流行,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基本的防疫工作;然而面對持續升溫的疫情,除可做好外在防護,增強免疫力由內隔絕病毒更是抗疫關鍵。包括蛋白質、維生素等,皆為與免疫相關的重要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使其發揮最佳的功能。

優良的免疫力不僅能抵抗病毒與細菌的感染還有助排毒,而提升免疫力除了靠足量睡眠、適度運動、保持心情舒暢等健康的生活習慣;充足的免疫營養更至關重要。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列舉4項攝取要點,帶領您由日常飲食中補充7大免疫要素,增強免疫系統,鞏固防疫重要基礎。

1.抗體原料蛋白質

蛋白質為人體必須營養素,研究顯示若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產生,增加感染風險。攝取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之優良蛋白質,能維持腸黏膜防禦能力,幫助對抗發炎反應。每餐建議攝取量為一掌心。

2.吃好油抗發炎

好的脂肪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有助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攝取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類,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每餐建議攝取量為一茶匙。


3.膳食纖維養好菌

膳食纖維為腸道益菌的糧食,能有效強化免疫系統。除蔬菜、水果之外,糙米、燕麥、藜麥…等未經精製的全穀雜糧類也富含膳食纖維,建議每日攝取澱粉中1/3為全穀雜糧類;另外,豆製品及堅果類也富含膳食纖維。每餐建議量皆約為一拳頭,但蔬菜需略多於水果。

4.維生素降低感染風險

維生素A參與呼吸道及腸道免疫相關黏液層的合成,與免疫細胞的分化成熟相關。富含維生素A食物如:蛋、胡蘿蔔、菠菜、南瓜、地瓜、花椰菜等深綠色或橘黃色蔬菜。維生素D可幫助調節免疫系統。藉由適當日曬可自行合成,而飲食來源則如:蛋、奶、日曬過的菇菌類及維生素強化食品。維生素C及維生素E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能減少自由基的形成,減少細胞組成的損傷。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木瓜、奇異果、葡萄柚等;維生素E則可自植物油、堅果類及全穀類、深綠色蔬菜中攝取。




資料來源:https://ppt.cc/f2bbpx    

台中提眉            台中眼袋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恢復疫情前的固定作息 專家:有助維持健康

 

專家表示,找回疫情前的固定作息,能夠使生活變得有意義且健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exels)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專家表示,是時候該嘗試恢復疫情爆發前的「固定作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有規律且重複性質的事情可以增加效率,進而有餘力處理複雜的事與維持健康,有助於找回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加拿大皇后大學健康科學助理教授Megan Edgelow投書外媒《The conversation》表示,規律的作息可以幫助人們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並積極管理自己的健康,例如每天花一點時間運動,這對於疫情期間尤其重要,也有研究表明,在這期間減少活動的人,健康可能會受影響。

Edgelow指出,從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日常生活回顧發現,許多藝術家都有明確的工作流程,這可能會支持而非限制他們的想像力;另外,也有針對記憶力的研究發現,規律的作息與習慣讓老年人不需要為了尋找藥物或是鑰匙的位置,浪費不必要的時間,也代表可以有空去維持健康與做其他的事情。

Edgelow表示,固定作息可以幫助保持日常生活與健康,如果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做一些調整,可以考慮使用計時器或是手機APP來規劃日常行程,並將想做的事情排在日常表中;選擇固定的起床與睡覺時間,且在一週中的堅持大部分時間;固定做一些運動讓身體靈活健康;找出新的或重拾過去的興趣,例如運動、製作手工藝品、演奏樂器或是唱歌。




資料來源:https://ppt.cc/fKKPUx    

台中拉皮            台中隆鼻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胖就該被歧視? 立法改變社會偏見


因應肥胖歧視在社會根深蒂固的狀況,許多人疾聲呼籲,尊重多元的身體價值。(網路截圖)

胖子就是懶?不少民眾抱持著胖子就「不積極、不負責」的社會偏見,甚至造成超重者求職上的困難。然而,肥胖不能僅歸咎於個人因素,因為社會歧視恐導致超重者出現暴飲暴食、酗酒等狀況,反而造成惡性循環。目前已有國家立法禁止工作上的體重歧視,也有如時尚業的更多產業,願意展現多元的身體價值。

合法的體重歧視


BBC》報導,大多數先進國家法律都規定,企業不得因為民眾不同的信仰、性別與性向等,而不雇用或開除他們。但基於體重的工作歧視,在大多數國家仍為法律所默許。


雖然目前狀況已經慢慢改善,如加拿大、美國與巴西的部分城市都立法禁止工作上的「體重歧視」。但美國康乃迪克大學教授普爾說,「體重歧視可以透過許多方式展現,雖然誹謗、謾罵以相當明顯的方式展現,但有些則相當幽微。」


她指出,如身形較龐大的人在申請工作時,與具有相同資歷的瘦子相比,他們被雇用的機會更小。


研究結果顯示,超重的求職者常與「懶惰、不負責、情緒不穩定與較內向」等特質連結在一起,認為他們無法掌握飲食,自然也無法勝任工作。其他研究則指出,社經地位低的民眾會有增加肥胖的風險;反之亦然,體重歧視降低了超重民眾的經濟收入,使得BMI指數與收入高低呈現正相關。



「我胖,我驕傲」


然而,體重的問題實際上難以歸咎於個人,基於身型的謾罵與歧視會對超重者造成負面的健康影響,如出現失眠、酗酒、甚至導致暴飲暴食的狀況,反使他們BMI指數再向上攀升,成為惡性循環。


而針對許多城市立法禁止體重歧視的狀況,普爾說,雖然立法不會瞬間改變社會對體重的偏見,但已向社會傳達出正確的信息。一名因為體重歧視而重度憂慮的加拿大民眾表示,雖有體重歧視保護法案,卻沒有減少她在工作的負面經歷,但她也說,法律的存在仍相當重要,因為那證明了「因為體重而受到歧視是錯誤的」。


TED》邀請「大尺碼導演」德林沃特演講說,社會對肥胖(FAT)的恐懼造成了數十億美金的瘦身產業鏈,自己也因為主流價值飽受傷害。但民眾應拒絕認為肥胖是阻礙,因為那只是一種身體型態的展現。


隨著愈來愈多大尺碼模特、出現,單一而絕對的身體價值觀也逐漸在改變,德林沃特也大聲疾呼「我胖,我驕傲」。






資料來源:https://ppt.cc/f1yIkx


台中拉皮            台中眼袋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每周1小時重量訓練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死亡風險

 


日本的研究發現,在日常運動中加入定期的重量訓練,不僅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還可以讓你更長壽。每週只要進行30到60分鐘的肌肉強化運動,就可以降低因任何原因而過早死亡的風險,以及高達20%的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的死亡風險,而該研究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

強化肌肉的運動 對健康有極大的幫助


日本仙台東北大學醫學首席研究員Haruki Momma指出,進行肌肉強化活動對健康有益。包括舉重、使用彈力帶、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和深蹲等,都屬於肌肉強化運動,甚至是挖掘、鏟土和園藝活動也行。


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 比單獨重量訓練更佳


在這項研究中,Haruki Momma和他的同事彙整了16項已發表研究的數據,研究對像男性和女性,參與人數為4,000到480,000人不等。研究分析顯示,肌肉強化可降低10%至17%的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肺癌、癌症、等過早死亡風險。


但肌肉強化與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或胰腺癌的風險降低之間則沒有關聯。而每週進行1小時的重量訓練可以發揮最大的益處。


研究還指出發現,重量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的效益比單獨的重量訓練更佳。兩種運動組合起來可讓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40%,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46%,癌症風險則減少28%。


建議可以從負重運動開始 再慢慢進階重量訓練


紐約州Northwell Health的運動醫學專家Russell Camhi博士針對這項研究表示,人們應將重量訓練作為運動的一部分。對於男性來說,重量訓練會增加睪固酮,而對男女而言,這有助於維持骨密度並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另外,重量訓練也被證明有助於生心理健康。


Russell Camhi博士建議可以從負重運動開始,包括:步行、跳舞和爬樓梯等,然後再慢慢進階到其他運動設備去做重量訓練。





資料來源:https://ppt.cc/foUi4x  

台中整形             台中隆鼻